钢铁企业运营的寒冬效应正在扩散,作为行业“领头羊”,上市钢企的业绩滑坡严重拖累其在二级市场的表现。另一方面钢贸行业资金断裂的现象也正向钢铁企业蔓延,同时也加剧了银行的坏账风险,企业被银行起诉和老板跑路事情接连而至。据传银监会已重排行业风险敞口,钢铁有色已在房地产之前。
行业陷亏股价破净银行追债钢企路在何方?
行业利润骤降钢企成重灾区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披露,截至7月31日,今年上半年中国钢企利润同比骤降96%。经济增长放缓显然曾经使钢铁业变成“重灾区”,上半年中钢协钢铁企业累计完成利润仅为23.85亿元,同比大幅减少545.49亿元,降幅达95.81%;企业亏损额到达142.48亿元,亏损面到达三成以上。销售利润由去年同期的3.06%,降到仅为0.13%。
作为钢铁行业的“领头羊”,上市钢企的日子也不好过。据统计,截至2日,在已发布2012年中期业绩预告的23家钢铁上市公司中,仅有久立特材、攀钢钒钛和宝钢股份3家“预增”,其他20家公司则不得不面临“亏损”或者是“业绩下滑”的境地。
在亏损的10家公司中,除华菱钢铁是再度亏损之外,其他9家均为首度亏损。其中鞍钢股份(000898)的估计净亏损额高达19.76亿元,较去年同期降幅高达998.18%。
而关于武钢股份、沙钢股份来说,固然逃离了亏损的命运,但是,其业绩大幅下滑也令市场颇为担忧。据统计,业绩下滑的10家上市钢企中,均匀业绩降落幅度约为70%,沙钢股份的预期业绩降幅以至高达90%。
业绩拖累二级市场表现上市钢企“半壁”破净
业绩下滑无疑会影响上市钢企在二级市场上的表现。据不完整统计,沪深两市A股中(剔除ST股)有70余家跌破净资产。37家钢铁板块上市公司(同花顺行业分类)中有18家曾经跌破了净资产,流通市值超越2000亿元。其他19家的市净率也只维持在1.5倍左右,间隔跌破市净率仅一步之遥。
“破净”钢企中,*ST广钢的市净率曾经跌至-19.8倍,严重资不抵债。此外,作为国有特大型钢厂,安阳钢铁、鞍钢股份和华菱钢铁的市净率也仅维持在0.5倍左右,即每1元净资产只能卖出5毛钱。
钢贸企业资金链断裂被追债“寒冬效应”正在扩散
由于到期无法归还贷款,包括光大、民生银行在内的多家银行将上海地域20家钢贸企业告上法庭,银行的集中发难显现出钢贸企业的信贷违约风险集中迸发。另一方面钢贸行业资金断裂的现象也正向钢铁企业蔓延。而日前唐山保强钢铁董事长陈志强“跑路”一事,再次将窘境中的钢铁业推到了言论的风口浪尖。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当地乡政府办公室有关工作人员称,保强钢铁董事长陈志强的确“跑路”了,当地公安局曾经立案调查此事。有媒体称,陈志强卷款潜逃缘于他在新疆的工厂呈现资金断裂的问题。其银行欠债8亿,仅在唐山地域的涉案金额就高达5.3亿元,除400万的信誉社贷款外,绝大局部的资金来源于多个债权人从银行的信誉贷款,而工行、农行是这些款项的主要贷款银行,中行也有少数贷款。经陈志强及保强钢铁向外直接借款以及多级借贷的关联人数或多达1000人。但此音讯未经证明。
另外,较能代表广钢集团“成果单”的旗下独一的上市公司广钢股份(*ST广钢前身)此前便已堕入连续两年的亏损。2010年,该公司亏损额为9789万元,但去年,这一数字已扩展至6.89亿元。但是,广钢集团的资金链问题并没有由于上述重组的完成而被外界无视。近期有媒体指出,广钢集团拖欠近10家商业银行贷款超越30亿元,资金链几近断裂。
银监会重排行业风险敞口钢铁超越房地产
由于钢贸和钢铁企业破产或运营不景气招致的银行坏账风险逐渐上升,依据靠前财经日报音讯,银监会在5月末内部下发的一份通报中强调,当前信贷范畴风险管控有待进一步进步。通报指出,从信誉风险角度来看,风险敞口较大的高危行业依次为:政府融资平台、钢铁行业、有色金属、房地产等。
业内人士称,钢铁行业、有色金属行业的风险敞口已置于房地产行业之前。监管层对上述两个行业贷款风险的担忧,可见一斑。对此,银行需警觉企业运营的周期性风险,对企业的资产负债、产品销售要时时监控,同时对处于景气周期的行业要有前瞻性的预判。